佛龕供奉佛像、神位等的小閣子,如佛龕、神龕等,一般為木制,中國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龕式,小龕又稱櫝。龕原指掘鑿巖崖為空,以安置佛像之所。據《觀佛三昧海經》卷四記載,一一之須彌山有龕室無量,其中有無數化佛?!洞笈派痴摗肪硪黄咂哂涊d:底沙佛至山上,入吠琉璃龕,敷尼師檀,結跏趺坐,入火界定?,F今各大佛教遺跡中,如印度之阿旃塔,愛羅拉,我國云岡、龍門等石窟,四壁皆穿鑿眾佛菩薩之龕室。后世轉為以石或木,作成櫥子形,并設門扉,供奉佛像,稱為佛龕;此外,亦有奉置開山祖師像。
供龕的藏式家具裝飾題材除了常見的龍的形象之外,還有藏傳佛教的“八寶”,及各種傳統祥瑞名物等。如象(祥)、蝙蝠(福)、桃子(長壽)、葫蘆(福祿、子孫連綿)、荷花、纏枝牡丹(富貴)、靈芝(如意)等,此外還有八寶卷云、如意云、流云、花卉紋等。
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體現著不同民族的信仰、生活風俗和審美取向,它們如此地裝飾于同一座供龕之上,于豪華富麗中體現著統一的多民族的穩定與威嚴,這也是精工佛堂供龕所折射出的時代精神。